xxx年7月,中师毕业的孙丽老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走上了三尺讲台,默默地在数学教学园地中耕耘了十二年。她在12年的教育生涯中,怀着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潜心钻研,勇于创新,以良好的师表形象,优质的教学,高尚的师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一项项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受到了领导、教师的称赞,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好评。
一、锐意改革,积极探索
她在教学中善于钻研,有独特的教学模式,具有较为雄厚的基础理论功底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学校尝试“小班制”教学中,她主动承担重任,结合“小班制”的教学模式,她精心设计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座位排法、小组合作、小组竞争、小组互动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几次观摩课中,她能突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计学生回答的问题,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小班制”的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改变了以往只是一味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成为了学校“小班制”教学的带头人,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在2006年被评为全州林业系统学科带头人称号。在教学中她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分层发展,她经常利用下午自习和业余时间给学生们补充“能量”,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习题,开阔他们的视野。由于她平时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她的学生在全校、全市·全国举办的小学生数学奥赛竞赛中多次获奖,她也被评为优秀教师指导奖。同时,她平时善于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的论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思维能力》获省教育学院一等奖,刊登在《吉林省林业教育》杂志;论文《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荣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举办的“2008年中国教育系统年度论文评选”一等奖。
二,热爱学生,真诚奉献
已为人母的她,深知家长对孩子们的期待,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有挑战性的过程。只懂得教书,而不会育人,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她谨记陶行知先生的“捧出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格言,关心而不娇纵,信任而不包庇,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她在德育方面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得到改进,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管理办法,使德育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她多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座右铭是“热爱学生,真诚奉献”,从正面教育学生,侧面在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法点。她奉行一个原则,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在鼓励优秀生的同时,更要关爱后进生。班里有个住宿的学生叫蒋研,她从小就父母离异,母亲为了挣钱养家去外地打工,她一直和姥姥一起生活,由于家里生活困难她很少有零花钱,看到别的孩子吃零食就控制不住自己,丢拿同学的零食,作为班主任的孙老师知道这件事后没有严厉的批评她,而是用爱心感化她,给她讲明道理,经过孙老师的耐心教育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了能让她感受到母爱,孙老师利用双休日把她接到家里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六一儿童节孙老师也让她像有妈妈的孩子一样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在孙老师的关心下,她逐渐有了自信,脸上常常露出幸福的笑容。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她们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是深深的母子情。
身为一名教师,她深深的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她用她的爱心感动着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次,她上练习课,点了一组学生到黑板上做练习题,几个小家伙蹦蹦跳跳上去了,唯有最后一个叫李凯的同学静静地坐在那儿无动于衷。“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惊奇地问。回答她的是摇头。“老师,他不会!”“老师,他胆小”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评论不休,教室里好似开了锅。她回头看了一下李凯,那是怎样的眼睛啊—自卑,恐惧。“李凯,上去试试!”她鼓励他。“不行,老师他不会!”孩子们有嚷了起来。这次,李凯把头低下了,低得很低很低。“
这道题不难。李凯你去试试。她再一次鼓励他,他慢慢离开座位,走向黑板。教室里立即安静了下来,静的只能听见李凯在黑板写字的声音。写完了,他又慢慢走回座位。“李凯写对了”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她看见李凯的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一张小脸在诸多的掌声和赞叹声中,变得那么羞涩,那么可爱,在他的泪光中她看到了自信,不再自自卑,不再恐惧!
在多年的班主任的工作中,她总结出一条经验:当好一名好老师,仅仅靠“嘴”和“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也正是这样,她体会到教育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快乐,在班主任交流经验时,她把自己宝贵的经验介绍给同行,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