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贴心人

发布日期:2016-06-02 16:14:5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点击:1127次 字号:增大 减小
  

农民工的贴心人


——记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陈家顺


  农民工说他是自己的贴心人,用工企业称他是招录员工的“红娘”,驻地相关部门把他当做劳务合作的“桥梁”,县委政府评价他是本地优秀干部的表率。他就是陈家顺。


  陈家顺勤奋工作、真情服务的先进事迹,赢得了广大服务对象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赞誉,被新闻舆论界誉为“卧底局长”、“养猪局长”、“潜伏局长”、“招工局长”。


  劳务站长的大作为


  针对全县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农民群众普遍存在的怕外出上当受骗、怕找不到合适工作、怕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沾益县于2007年3月在本县务工人员较集中的浙江省义乌市建立了云南省首个县级驻外省劳务工作站。陈家顺被组织上物色选派到义乌任工作站站长。


  一上任,由于工作开局良好,影响带动了全市的劳务输出工作,2008年,市政府在该站加挂了曲靖市驻义乌劳务工作站的牌子。在他的努力下,曲靖市和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逐步成为全市、全县向省外输出劳动力的桥头堡。至2012年2月底,该劳务工作站累计直接宣传发动和输出安置曲靖籍民工8000多人到浙江和江苏省务工,间接带动输出农民工1.2万余人,累计调解与民工有关的各类纠纷1000余起,协调企业垫付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用7万余元;成功协调解决劳资纠纷57起,为民工挽回损失56万余元;化解集体辞职或罢工事件20余起;帮助民工购买往返车票6500人次。


  “卧底局长”的民工情


  为深入了解掌握相关企业的真实情况,他以民工的身份“卧底”进企业打工。他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民工生活,与民工促膝谈心,端正他们的思想;与企业反复沟通协调,尽可能满足民工们的正当合理要求。他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等各种方式“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700余家各类企业,累计向曲靖市和沾益县有关部门提供了21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用工信息。


  他选择了需求不同性质岗位人员,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年龄、性别要求都不高的一个饰品企业去打工。尽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隔三岔五还得想方设法请求更换岗位进行体验,但他还是咬牙坚持干了一个月。后来他再次到另外一个小型饰品企业打工1个月,了解到这个企业工作环境较好以后,才介绍家乡民工进去工作,大家都很满意。


  陈家顺听说江苏扬州的劳动执法情况和企业工作环境都很好,就亲自跑到了扬州宝亿制鞋厂去“打工”。在1个月的“卧底”工作中,他尝试了成品、包装、拉线头等各个岗位的工作,充分证实了厂家招工时宣传的工作待遇的真实性后,从家乡组织了80多名农民到宝亿制鞋厂打工。现在,曲靖市有350多人在该厂工作,每人月均工资在1800元以上。


  “三心”赢得各方赞誉


  让务工人员安心,让务工人员家人放心,让用工单位称心,这是他为自己和工作站提出的工作原则与要求。


  务工人员病了、住院费凑不齐了、创业遇上困难了、没有伙食费了、孩子没人带为难了,只要有事找到陈家顺,他总是热心给予帮助,从不推辞。


  每次新带领一批农民工外出,他的叮嘱都让乡亲们感动。每一次外出前,他都协调县卫生、公安部门对大家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禁毒宣传教育。


  陈家顺的工作改变了很多农民群众的命运。徐某来自沾益县菱角乡黎山村委会卡郎村民小组,家里1982年分家时欠下的6000多元贷款一直没还上,2007年陈家顺进村动员他外出务工挣钱。由于安心务工,且勤奋好学,老徐很快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陈家顺逢到好戏猛敲锣,他把老徐发展成为务工人员的信息联络员。2008年,徐某一家连本带利还清了1.3万元贷款,现在仅他和妻子每年就能够积攒下5万元的工资,村里仿效他举家外出务工的达20多户。在卡郎村民小组,凡是以前家庭较为贫困的农户大多数都因为务工翻了身,村民们都说陈家顺带富了整个村子。


  “三带”提升工作成效


  陈家顺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发挥关联人员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性。


  在陈家顺的建议下,沾益县委、政府提出新型劳务产业发展思路。他协调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起了以县劳务产业办为龙头,乡镇社保所为纽带,村委会为基础,驻外劳务工作站为链接,劳务信息员为补充的上下联动、内外协调的劳动力转移输出管理服务网络,建立起了服务功能较为齐全的云南昆明、浙江义乌、江苏扬州输出基地和县内盘江、白水转移基地。


  他十分注重发挥民工中的先进分子、特别是共产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经他的建议,2011年10月县委在省外成立了****个党组织——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党支部,有效强化了在义乌务工党员的管理教育和作用发挥。党员们认真落实党支部提出的带出一批能够稳定就业的务工人员、带出一批技术人员、带出一批管理人员的“三带”要求,充分发挥了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陈家顺也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凡人,在义乌的5年,陈家顺在家的日子越来越少,身为人子、人父的他对家庭有愧疚,但对事业无悔。

 

尊敬的客户朋友:以上范文已流传于网络,不能直接用,如需要高质量的原创稿件请让我们专家为您撰写。先进事迹网www.xianjin100.com本着“用心服务、用心创作、用心沉淀”的原则,全力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优质的文章代写服务。 24小时求稿热线:13954956569.或加QQ:1211246923杨老师    2592463268高老师 微信号:xiezuo100.

分享到: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追记安徽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农民群众贴心人

下一篇:2017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